2008年4月27日 星期日

卡特(Jimmy Carter)出訪哈馬斯(Hamas)組織是否違反羅根法案

卡特(Jimmy Carter)出訪哈馬斯(Hamas)組織是否違反羅根法案

哈馬斯(Hamas)組織基本上被美國布希政府歸類為恐怖組織之ㄧ環,而不予接觸,然而前美國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抱持著較為務實的態度,卡特認為美國、以色列和歐盟將哈馬斯列入“恐怖組織”名單是“沒有用的”,並且於2008年4月間出訪中東,試圖說服哈馬斯(Hamas)組織領導人梅沙爾( Khaled Meshaal )與巴勒斯坦領導人阿巴斯( Mahmoud Abbas )以及以色列進行和平談判,雖然卡特此行沒有獲得太大的進展,然而哈馬斯( Hamas )組織於2008.4.21(周一)已經表示,將接受巴勒斯坦在1967年中東戰爭時被以色列占領的土地上建國,但不準備承認以色列,立場明顯有所軟化。
然而,美國布希政府一直拒絕與哈馬斯接觸(see Bush Administration Foreign Policy),且不支持卡特的行動。於是美國政府針對這件事情首先在2008年4月24日回應稱沒有看到哈馬斯的態度有什麼改變。原本以為美國政府表表態,這件事情也就這樣算了,想不到,同日美國NPR新聞出現一則抬頭為Jimmy Carter Gives Logan Act a Boost這樣的標語,按指卡特有違反羅根法案之嫌。

羅根法案(The Logan Act)
美國在1799年訂定「羅根法案」,禁止任何人在未經政府授權下,以私人身分與外國政府進行任何形式的接觸互動,影響美國與外國政府之間爭議的處理。
羅根(George Logan)是一名醫師,曾任美國賓州州議員,在1798年美法關係緊張之際,以個人身分前往法國巴黎與法國政府進行接觸,提出美、法兩國改善緊繃關係之建議,並採取一些改善兩國關係之措施,例如解除貿易禁運、釋放遭法國船艦俘虜的美國水手等。而當時法國早也想結束與美國的敵對關係,才能專心應付其他歐洲國家。然而,羅根在沒有美國政府授權下,自行與法國商談和解,返國後深受民主共和黨稱許,但卻引發敵對之聯邦黨強烈不滿,因此以聯邦黨為多數的國會遂通過此一「羅根法案」。
「羅根法案」通過至今已二百多年,並未有人遭到判刑或處罰。多半為反對黨引用「羅根法案」來批評對手政黨之用,例如,南西.波洛西(Nancy Pelosi)前往敘利亞(Syria)時,也曾經被布希政府提出質疑,以達到政治效應。

資料來源:

1.路透社大馬士革,2008.4.21記者Khaled Yacoub Oweis, 2008.4.22,翻譯:余樂 發稿:程芳,哈馬斯稱將接受巴勒斯坦建國 仍不承認以色列。
2.高天生,【媒體萬箭穿心】阿扁「草船借箭」 強推國代選舉,新台灣新聞週刊,2005/05/12 第477期
3.Daniel Schorr, Jimmy Carter Gives Logan Act a Boost, http://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89922213,2008.4.28viewed.
4.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Logan_Act
Hamas: see Hamas Wikipedia
5.Text of the Logan Act § 953. Private correspondence with foreign governments.
Any citizen of the United States, wherever he may be, who, without autho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commences or carries on any correspondence or intercourse with any foreign government or any officer or agent thereof, with intent to influence the measures or conduct of any foreign government or of any officer or agent thereof, in relation to any disputes or controversie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or to defeat the measures of the United States, shall be fined under this title or imprisoned not more than three years, or both.


By Wan-Li Yang 2008.4.2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