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2000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法律    
第一節 立法權限    
第二節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程式    
第三節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立法程式    
第四節 法律解釋    
第五節 其他規定  
第三章 行政法規  
第四章 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    
第一節 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第二節 規章  
第五章 適用與備案  
第六章 附則
-------------------------------------------------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範立法活動,健全國家立法制度,建立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法。
  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條 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第四條 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式,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第五條 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第六條 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
               第二章 法律
              第一節 立法權限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八條 
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九)訴訟和仲裁制度;
  (十)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第九條
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PS:TW只有職務命令、法規性命令。CN加了:授權命令。
優點: 地大、試行成熟後立法。

  
第十條 授權決定應當明確授權的目的、範圍。
  被授權機關應當嚴格按照授權目的和範圍行使該項權力。
  被授權機關不得將該項權力轉授給其他機關。
  第十一條 授權立法事項,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及時制定法律。法律制定後,相應立法事項的授權終止。
          第二節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程式
  第十二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
  第十三條 一個代表團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聯名,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專門委員會審議的時候,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十四條 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法律案,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可以先向常務委員會提出,經常務委員會會議依照本法第二章第三節規定的有關程式審議後,決定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由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或者由提案人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
  第十五條 常務委員會決定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的法律案,應當在會議舉行的一個月前將法律草案發給代表。
  第十六條 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大會全體會議聽取提案人的說明後,由各代表團進行審議。
  各代表團審議法律案時,提案人應當派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
  各代表團審議法律案時,根據代表團的要求,有關機關、組織應當派人介紹情況。
  第十七條 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意見,並印發會議。
  第十八條 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對法律案進行統一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結果報告和法律草案修改稿,對重要的不同意見應當在審議結果報告中予以說明,經主席團會議審議通過後,印發會議。
  第十九條 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必要時,主席團常務主席可以召開各代表團團長會議,就法律案中的重大問題聽取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進行討論,並將討論的情況和意見向主席團報告。
  主席團常務主席也可以就法律案中的重大的專門性問題,召集代表團推選的有關代表進行討論,並將討論的情況和意見向主席團報告。
  第二十條 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在交付表決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應當說明理由,經主席團同意,並向大會報告,對該法律案的審議即行終止。
  第二十一條 法律案在審議中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經主席團提出,由大會全體會議決定,可以授權常務委員會根據代表的意見進一步審議,作出決定,並將決定情況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下次會議報告;也可以授權常務委員會根據代表的意見進一步審議,提出修改方案,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下次會議審議決定。
  第二十二條 法律草案修改稿經各代表團審議,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表決稿,由主席團提請大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
  第二十三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佈。
        第三節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立法程式
  第二十四條 委員長會議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案,由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
  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報告,再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如果委員長會議認為法律案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可以建議提案人修改完善後再向常務委員會提出。
  第二十五條 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十人以上聯名,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不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應當向常務委員會會議報告或者向提案人說明。
  專門委員會審議的時候,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二十六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除特殊情況外,應當在會議舉行的七日前將法律草案發給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
  第二十七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一般應當經三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後再交付表決。
  常務委員會會議第一次審議法律案,在全體會議上聽取提案人的說明,由分組會議進行初步審議。
  常務委員會會議第二次審議法律案,在全體會議上聽取法律委員會關於法律草案修改情況和主要問題的彙報,由分組會議進一步審議。
  常務委員會會議第三次審議法律案,在全體會議上聽取法律委員會關於法律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由分組會議對法律草案修改稿進行審議。
  常務委員會審議法律案時,根據需要,可以召開聯組會議或者全體會議,對法律草案中的主要問題進行討論。
  第二十八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各方面意見比較一致的,可以經兩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後交付表決;部分修改的法律案,各方面的意見比較一致的,也可以經一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即交付表決。
  第二十九條 常務委員會分組會議審議法律案時,提案人應當派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
  常務委員會分組會議審議法律案時,根據小組的要求,有關機關、組織應當派人介紹情況。
  第三十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議,提出審議意見,印發常務委員會會議。
  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法律案時,可以邀請其他專門委員會的成員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三十一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見,對法律案進行統一審議,提出修改情況的彙報或者審議結果報告和法律草案修改稿,對重要的不同意見應當在彙報或者審議結果報告中予以說明。對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重要審議意見沒有採納的,應當向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回饋。
  法律委員會審議法律案時,可以邀請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成員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三十二條 專門委員會審議法律案時,應當召開全體會議審議,根據需要,可以要求有關機關、組織派有關負責人說明情況。
  第三十三條 專門委員會之間對法律草案的重要問題意見不一致時,應當向委員長會議報告。
  第三十四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法律委員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將法律草案發送有關機關、組織和專家徵求意見,將意見整理後送法律委員會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並根據需要,印發常務委員會會議。
  第三十五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重要的法律案,經委員長會議決定,可以將法律草案公佈,徵求意見。各機關、組織和公民提出的意見送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
  第三十六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收集整理分組審議的意見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見以及其他有關資料,分送法律委員會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並根據需要,印發常務委員會會議。
  第三十七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在交付表決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應當說明理由,經委員長會議同意,並向常務委員會報告,對該法律案的審議即行終止。
  第三十八條 法律案經常務委員會三次會議審議後,仍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由委員長會議提出,經聯組會議或者全體會議同意,可以暫不付表決,交法律委員會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一步審議。
  第三十九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法律案,因各方面對制定該法律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重大問題存在較大意見分歧擱置審議滿兩年的,或者因暫不付表決經過兩年沒有再次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審議的,由委員長會議向常務委員會報告,該法律案終止審議。
  第四十條 法律草案修改稿經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表決稿,由委員長會議提請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
  第四十一條 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佈。
              第四節 法律解釋
  第四十二條 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法律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
  (一)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
  (二)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
  第四十三條 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解釋要求。
  第四十四條 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研究擬訂法律解釋草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
  第四十五條 法律解釋草案經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進行審議、修改,提出法律解釋草案表決稿。
  第四十六條 法律解釋草案表決稿由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由常務委員會發佈公告予以公佈。
  第四十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第五節 其他規定
  第四十八條 提出法律案,應當同時提出法律草案文本及其說明,並提供必要的資料。法律草案的說明應當包括制定該法律的必要性和主要內容。
  第四十九條 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提出的法律案,在列入會議議程前,提案人有權撤回。
  第五十條 交付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表決未獲得通過的法律案,如果提案人認為必須制定該法律,可以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式重新提出,由主席團、委員長會議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其中,未獲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法律案,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決定。
  第五十一條 法律應當明確規定施行日期。
  第五十二條 簽署公佈法律的主席令載明該法律的制定機關、通過和施行日期。
  法律簽署公佈後,及時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和在全國範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登。
  在常務委員會公報上刊登的法律文本為標準文本。
  第五十三條 法律的修改和廢止程式,適用本章的有關規定。
  法律部分條文被修改或者廢止的,必須公佈新的法律文本。
  第五十四條 法律根據內容需要,可以分編、章、節、條、款、項、目。
  編、章、節、條的序號用中文數位依次表述,款不編序號,項的序號用中文數位加括弧依次表述,目的序號用阿拉伯數字依次表述。
  法律標題的題注應當載明制定機關、通過日期。
  第五十五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可以對有關具體問題的法律詢問進行研究予以答復,並報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三章 行政法規
  第五十六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第五十七條 行政法規由國務院組織起草。國務院有關部門認為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應當向國務院報請立項。
  第五十八條 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第五十九條 行政法規起草工作完成後,起草單位應當將草案及其說明、各方面對草案主要問題的不同意見和其他有關資料送國務院法制機構進行審查。
  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向國務院提出審查報告和草案修改稿,審查報告應當對草案主要問題作出說明。
  第六十條 行政法規的決定程式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六十一條 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佈。
  第六十二條 行政法規簽署公佈後,及時在國務院公報和在全國範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登。
  在國務院公報上刊登的行政法規文本為標準文本。
       第四章 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
         第一節 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第六十三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准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請批准的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本法所稱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准的較大的市。

第六十四條 
地方性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具體規定的事項;
  (二)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除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外,其他事項國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根據本地方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規。在國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生效後,地方性法規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定無效,制定機關應當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
PS:TW稱之為列舉之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與TW不同

  第六十五條 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授權決定,制定法規,在經濟特區範圍內實施。
  第六十六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
  第六十七條 規定本行政區域特別重大事項的地方性法規,應當由人民代表大會通過。
  第六十八條 地方性法規案、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案的提出、審議和表決程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參照本法第二章第二節、第三節、第五節的規定,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規定。
  地方性法規草案由負責統一審議的機構提出審議結果的報告和草案修改稿。
  第六十九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大會主席團發佈公告予以公佈。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常務委員會發佈公告予以公佈。
  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經批准後,由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佈公告予以公佈。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經批准後,分別由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佈公告予以公佈。
  第七十條 地方性法規、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公佈後,及時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和在本行政區域範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登。
  在常務委員會公報上刊登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 例文本為標準文本。
               第二節 規章
  第七十一條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範圍內,制定規章。
  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
  第七十二條 涉及兩個以上國務院部門職權範圍的事項,應當提請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或者由國務院有關部門聯合制定規章。
  第七十三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地方政府規章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
  (二)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第七十四條 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程式,參照本法第三章的規定,由國務院規定。
  第七十五條 部門規章應當經部務會議或者委員會會議決定。
  地方政府規章應當經政府常務會議或者全體會議決定。
  第七十六條 部門規章由部門首長簽署命令予以公佈。
  地方政府規章由省長或者自治區主席或者市長簽署命令予以公佈。
  第七十七條 部門規章簽署公佈後,及時在國務院公報或者部門公報和在全國範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登。
  地方政府規章簽署公佈後,及時在本級人民政府公報和在本行政區域範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登。
  在國務院公報或者部門公報和地方人民政府公報上刊登的規章文本為標準文本。
              第五章 適用與備案
  第七十八條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第七十九條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條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第八十一條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
  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第八十二條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範圍內施行。
  第八十三條 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第八十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第八十五條 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第八十六條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第八十七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機關依照本法第八十八條規定的許可權予以改變或者撤銷:
  (一)超越許可權的;
  (二)下位法違反上位法規定的;
  (三)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經裁決應當改變或者撤銷一方的規定的;
  (四)規章的規定被認為不適當,應當予以改變或者撤銷的;
  (五)違背法定程式的。
  第八十八條 改變或者撤銷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的許可權是: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不適當的法律,有權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的違背憲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有權撤銷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有權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的違背憲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三)國務院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不適當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四)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和批准的不適當的地方性法規;
  (五)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本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
  (六)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下一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
  (七)授權機關有權撤銷被授權機關制定的超越授權範圍或者違背授權目的的法規,必要時可以撤銷授權。
  第八十九條 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佈後的三十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
  (一)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三)自治州、自治縣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四)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報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備案;
  (五)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應當報授權決定規定的機關備案。
  第九十條 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的,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要求,由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分送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查、提出意見。
  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以及公民認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的,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建議,由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進行研究,必要時,送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查、提出意見。
  第九十一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在審查中認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的,可以向制定機關提出書面審查意見;也可以由法律委員會與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召開聯合審查會議,要求制定機關到會說明情況,再向制定機關提出書面審查意見。制定機關應當在兩個月內研究提出是否修改的意見,並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回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查認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而制定機關不予修改的,可以向委員長會議提出書面審查意見和予以撤銷的議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是否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決定。
  第九十二條 其他接受備案的機關對報送備案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的審查程式,按照維護法制統一的原則,由接受備案的機關規定。
               第六章 附則
  第九十三條 中央軍事委員會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軍事法規。
  中央軍事委員會各總部、軍兵種、軍區,可以根據法律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軍事法規、決定、命令,在其許可權範圍內,制定軍事規章。
  軍事法規、軍事規章在武裝力量內部實施。
  軍事法規、軍事規章的制定、修改和廢止辦法,由中央軍事委員會依照本法規定的原則規定。
  第九十四條 本法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實行人民監督員制度的規定(試行)
高檢發[2004]18號
(2003年9月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屆檢察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2004年7月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屆檢察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修訂)
頒佈日期:20040826  實施日期:20050826  頒佈單位:最高人民檢察院

第一章 總則第二章 人民監督員的產生第三章 人民監督員的職責第四章 人民監督員的監督程式第五章 人民監督員履行職責的保障第六章 人民監督員辦公室的職責第七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人民檢察院查辦職務犯罪案件工作的監督,提高執法水準和辦案品質,確保依法公正履行檢察職責,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根據憲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等有關法律,結合檢察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人民檢察院查辦職務犯罪案件,實行人民監督員制度,接受社會監督。人民檢察院應當保障人民監督員履行監督職責,認真對待人民監督員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第三條 人民監督員經民主推薦程式產生,依照本規定對人民檢察院查辦職務犯罪活動實施監督。  人民監督員享有獨立發表意見和表決的權利,表決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人民監督員應當公平公正地履行職責,促進人民檢察院正確行使檢察權。
  第四條 實行人民監督員制度的人民檢察院設立人民監督員辦公室作為辦事機構。縣級人民檢察院不具備單獨設立條件的,應當由專人負責人民監督員工作。
第二章 人民監督員的產生
  第五條 人民監督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二)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三)年滿二十三歲;  (四)公道正派,有一定的文化水準和政策、法律知識;  (五)身體健康。
  第六條 下列人員不得擔任人民監督員:  (一)受過刑事處罰或者受到刑事追究的;  (二)被開除公職或者開除留用的。
  第七條 因職務原因可能影響履行人民監督員職責的人員不宜擔任人民監督員。
  第八條 人民監督員由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基層組織經民主推薦、征得本人同意、考察後確認。
  第九條 人民監督員的任期為三年,連任不得超過兩個任期。
  第十條 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監督員可以辭去職務:  (一)因職務調整,出現本規定第七條情形的;  (二)不願意繼續擔任人民監督員的。
  第十一條 人民監督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建議確認單位解除其職務:  (一)不再具有本規定第五條第一、二、四、五項條件之一的;  (二)出現本規定第六條情形的;  (三)違反本規定,造成不良後果的;  (四)一年內無故不參加監督活動兩次以上的。
  第十二條 人民監督員的名額,由各級人民檢察院根據工作需要確定。
第三章 人民監督員的職責
  第十三條 人民監督員對人民檢察院查辦職務犯罪案件的下列情形實施監督:  (一)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決定的;  (二)擬撤銷案件的;  (三)擬不起訴的。  涉及國家秘密或者經特赦令免除刑罰以及犯罪嫌疑人死亡的職務犯罪案件不適用前款規定。
  第十四條 人民監督員發現人民檢察院在查辦職務犯罪案件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出意見:  (一)應當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的;  (二)超期羈押的;  (三)違法搜查、扣押、凍結的;  (四)應當給予刑事賠償而不依法予以確認或者不執行刑事賠償決定的;  (五)檢察人員在辦案中有徇私舞弊、貪贓枉法、刑訊逼供、暴力取證等違法違紀情況的。
  第十五條 人民監督員可以應邀參加人民檢察院查辦職務犯罪案件工作的其他執法檢查活動,發現有違法違紀情況的,可以提出建議和意見。
  第十六條 人民監督員參加案件監督工作,應當保守秘密,不得洩露評議表決情況;不得對其他人民監督員施加不正當影響;不得私自會見案件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
第四章 人民監督員的監督程式
  第十七條 具有本規定第十三條情形的案件,應當由人民監督員根據本規定第十八條至第二十七條的規定進行監督。
  第十八條 案件承辦人在對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第一次訊問時,應當將《逮捕羈押期限及權利義務告知書》交犯罪嫌疑人,同時告知其如不服逮捕決定可以要求重新審查。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決定的,應當自告知之日起五日內向承辦案件部門提出,並附申辯理由。承辦案件部門應當立即將犯罪嫌疑人的意見轉交偵查監督部門。偵查監督部門應當另行指定承辦人員審查並在三日內提出審查意見。維持原逮捕決定的,偵查監督部門應當及時將書面意見和相關材料移送人民監督員辦公室,並做好接受監督的準備。
  第十九條 擬撤銷案件的,偵查案件部門應當及時將書面意見和相關材料移送人民監督員辦公室,並做好接受監督的準備。
  第二十條 擬不起訴的,公訴部門應當及時將書面意見和相關材料移送入民監督員辦公室,並做好接受監督的準備。
  第二十一條 人民監督員辦公室收到有關案件材料後,應當在兩日內審查完畢,認為書面意見和相關材料不齊備的,應當報經檢察長批准後,要求承辦案件部門補充移送;認為材料符合要求的,應當根據案情需要及時確定三名以上、總人數為單數的人民監督員參加案件監督工作。  參加案件監督的人民監督員,應當在人民監督員名單中依照排序或隨機抽取的方式確定。  參加案件監督工作的人民監督員每次臨時推舉其中一人主持評議、表決。人民監督員在表決時具有同等的表決權。
  第二十二條 案件監督人員確定後,承辦案件部門應當及時將案件監督人員的名單告知本案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時告知其有權要求人民監督員回避。
  第二十三條 參加案件監督工作的人民監督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其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係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有其他關係,可能影響公正履行案件監督職責的。  出現前款規定的情形之一,本人未提出回避或者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未要求回避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決定其回避。  人民監督員的回避由檢察長決定。
  第二十四條 人民監督員的監督工作應當依照下列步驟進行:  (一)由案件承辦人向人民監督員全面、客觀地介紹案情並出示主要證據;  (二)由案件承辦人向人民監督員說明與案件相關的法律適用情況;  (三)人民監督員可以向案件承辦人提出問題,必要時可以旁聽案件承辦人訊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聽取有關人員陳述、聽取本案律師的意見;  (四)人民監督員根據案件情況,獨立進行評議、表決。表決採用無記名投票方式,按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形成表決意見,表決結果和意見由承辦案件部門附卷存檔。
  第二十五條 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應當分別根據職責許可權,對人民監督員的表決意見和有關檢察業務部門的意見進行審查,必要時可以聽取人民監督員和有關檢察業務部門的意見。審查後同意人民監督員表決意見的,有關檢察業務部門應當執行;檢察長不同意人民監督員表決意見的,應當提請檢察委員會討論;檢察委員會不同意人民監督員表決意見的,應當依法作出決定。  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應當認真研究人民監督員的不同意見。
  第二十六條 檢察委員會的決定與人民監督員表決意見不一致時,應當由人民監督員辦公室向人民監督員作出說明。參加監督的多數人民監督員對檢察委員會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要求提請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復核。復核工作由人民監督員辦公室轉交案件承辦部門辦理。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應當及時復核並回饋結果。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的決定,下級人民檢察院應當執行。
  第二十七條 案件監督工作應當自人民監督員辦公室收到材料之日起七日內進行完畢。重大複雜案件,案件監督期限可以延長至十五日。人民檢察院不得因人民監督員的監督而超過法定辦案期限。  監督期限自人民監督員辦公室所收案件相關材料齊備之日起至人民監督員形成表決意見之日止。  監督期限自人民監督員辦公室所收案件相關材料齊備之日起至人民監督員形成表決意見之日止。
  第二十八條 人民監督員依照本規定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實施監督的,統一由人民監督員辦公室負責收轉材料,督促相關部門辦理,並及時回饋處理意見。
第五章 人民監督員履行職責的保障
  第二十九條 人民檢察院應當為人民監督員履行職責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可以根據監督工作需要邀請人民監督員列席有關會議、參加有關活動、瞭解檢察工作情況。
  第三十條 人民檢察院應當嚴格遵照本規定接受人民監督員的監督,不得擴大或者縮小案件監督範圍;不得誘導、控制、規避人民監督員對案件的監督;不得干擾人民監督員對案件的評議和表決;不得洩露人民監督員的評議、表決情況。  違反前款規定的,對主要責任者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紀處理。
  第三十一條 對打擊報復或者阻礙人民監督員履行職責的,應當交有關部門依法依紀給予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 人民監督員在履行職責過程中有違法違紀行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建議相關部門對其進行處分,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 人民監督員因履行職責所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通訊等費用,應當由人民檢察院給予補助;無固定收入的人民監督員在參加監督活動期間,由人民檢察院參照當地職工上年度平均貨幣工資,按實際工作日給予相應補助。人民監督員在節假日參加監督工作的,由人民檢察院給予適當補助。  有工作單位的人民監督員參加監督活動期間,人民檢察院應商所在單位同意,不得克扣或者變相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第三十四條 人民監督員因參加監督活動應當享受的補助,人民檢察院為實施人民監督員制度所必需的開支,列入人民檢察院業務經費,向同級財政申報,納入財政預算。
第六章 人民監督員辦公室的職責
  第三十五條 協助做好人民監督員的選任、解除工作;負責落實安排人民監督員評議案件、參加執法檢查、瞭解檢察工作情況等監督活動;向人民監督員回饋監督處理結果;協調解決人民監督員監督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為人民監督員履行職責提供保障。
  第三十六條 協調人民檢察院相關業務部門接受人民監督員監督工作;對相關業務部門落實人民監督員監督工作的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向檢察長和相關業務部門回饋人民監督員監督工作情況;定期對人民監督員監督工作進行總結分析;上級人民檢察院人民監督員辦公室應對下級人民檢察院人民監督員辦公室的工作實施檢查指導。
  第三十七條 移送、督辦人民監督員對人民檢察院查辦職務犯罪案件工作提出的意見或建議。
  第三十八條 承辦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交辦的其他相關工作。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九條 本規定由最高人民檢察院負責解釋。

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臺灣司法互助 Taiwan Mutual Legal Assistance Law and Practice

Taiwan Mutual Legal Assistance Law and Practice

Treaty, Agreement and others
引渡
馬紹爾
Marshall
2011/04/12中華民國政府與馬紹爾共和國政府間引渡條約
THE INSTRUMENT OF RATIFICATION ON THE TREATY OF EXTRADI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MARSHALL ISLANDS
馬拉威
Malawi
1994/04/12中華民國與馬拉威共和國間引渡條約
Treaty of Extradition betwee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Republic of Malawi
格瑞那達
Grenada
1992/08/25格瑞那達引渡條約
聖文森
St. Vincent
1992/08/19聖文森引渡條約
多米尼克
Dominica
1990/11/27中華民國與多米尼克引渡條約
Treaty of Extradition betwee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Commonwealth of Dominica
多明尼加
Dominican
1990/10/16中華民國與多明尼加共和國間引渡條約
Tratado de Extradicion entre la Republica de China y la Republica Dominicana
史瓦濟蘭
Swaziland
1988/06/21中華民國政府與史瓦濟蘭王國攻府間引渡條約
Treaty of Extradi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Kingdom of Swaziland
南非
South Africa
1987/10/30中華民國政府與南非共和國政府間引渡條約
Treaty of Extradi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巴拉圭
Paraguay
1986/04/24中華民國與巴拉圭共和國間引渡條約
Tratado de Extradicion entre la Republica de China y la Republica del Paraguay
哥斯大黎加
Costa Rica
1984/12/12中哥引渡條約
Tratado de Extradicion entre el Gobierno de la Republica de China y el Gobierno de la Republica de Costa Rica

司法互助
PartyDate of SignatureTitle
菲律賓
PHILIPPINES
2013/04/19駐菲律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與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刑事司法互助協定
AGREEMENT ON MUTUAL LEGAL ASSISTANCE IN CRIMINAL MATTERS BETWEEN THE 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THE PHILIPPINES AND THE MANILA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TAIWAN
越南
Vietnam
2010/04/12駐越南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與駐臺北越南經濟文化辦事處關於民間司法互助協定
Agreement between the 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Vietnam and the Vietnam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Taipei on Judicial Assistance in Civil Matters 
美國
America
2002/03/26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與美國在臺協會間之刑事司法互助協定
Agreement on Mutual Legal Assistance in Criminal Matters between the 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and the 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兩岸司法互助協議


國內法 Domestic law
外國法院委託事件協助法
THE LAW IN SUPPORTING FOREIGN COURTS ON CONSIGNED CASES
引渡法
Taiwan Extradition Law:
http://wanliyang.blogspot.tw/2014/01/taiwan-extradition-law.html
跨國移交受刑人法
判決承認


Cases


Form

Others:
UN 聯合國:

German 德國國際司法互助法
http://www.sadaba.de/GSBT_IRG.html#Pa_22

德國與外國刑事事務合作處理準則

http://www.verwaltungsvorschriften-im-internet.de/bsvwvbund_08122008_IIB6935088.htm

馬來西亞:
http://www.agc.gov.m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66&Itemid=231&lang=en

By Wan-Li Yang
March 12,2013

The Law in Supporting Foreign Courts on Consigned Cases

外國法院委託事件協助法
THE LAW IN SUPPORTING FOREIGN COURTS ON CONSIGNED CASES

Announced Date 1963.04.25
Judicial Yuan ( 司法院 )

Article 1
Unless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laws or pacts,this Law governs courts when they are consigned by a foreign court to help take charge of civil or criminal cases.

Article 2
A court,when consigned by a foreign court to help take charge of civil or criminal cases,shall not conflict law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rticle 3
The consigned cases shall be conveyed in writing through foreign affairs authorities.

Article 4
The country of the consigning foreign court shall declare reciprocal support the Republic of China courts in a similar case.

Article 5
The documents of civil or criminal cases for which a court is consigned by a foreign court to help take charge shall be duly served according to document service provisions in the Code of Civil or Criminal Procedure.(2)The service document shall expressly bear the name,nationality,domicile,address or office of the party to be served.

Article 6
The exhibits or evidence of civil or criminal cases for which a court is consigned by a foreign court to help investigate shall be duly handled according to evidence investigation in the Code of Civil or Criminal Procedure.(2)For consigned investigation into evidence,the power of attorney shall expressly bear the names of the involved parties,methods and categories of evidence, the name,nationality,domicile,address or office of the parties to be investigated,and the subjects of investigation,and,in case of a criminal case,summary of the case.

Article 7
Chinese translation versions,along with the affidavit of faithful conformity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language shall accompany the Power of attorney or other documents in a foreign language.

Article 8
The service and investigation costs shall be duly handl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civil cases,and shall be counted at actual spending and reimbursed by the country of the consigning foreign court in criminal cases.

Article 9
This Law comes into force upon promulgation.

外國法院委託事件協助法
公布日期 :民國 52 年 04 月 25 日
第 1 條
法院受外國法院委託協助民事或刑事事件,除條約或法律有特別規定外,依本法辦理。

第 2 條
法院受託協助民事或刑事事件,以不牴觸中華民國法令者為限。

第 3 條 [外交管道]
委託事件之轉送,應以書面經由外交機關為之。

第 4 條 [互惠原則]
委託法院所屬國,應聲明中華民國法院如遇有相同或類似事件須委託代辦時,亦當為同等之協助。

第 5 條 [文書送達]
法院受託送達民事或刑事訴訟上之文件,依民事或刑事訴訟法關於送達之規定辦理。
委託送達,應於委託書內詳載應受送達人之姓名,國籍及其住所居所或事務所、營業所。

第 6 條 [調查取證]
法院受託調查民事或刑事訴訟上之證據,依委託本旨,按照民事或刑事訴訟法關於調查證據之規定辦理之。
委託調查證據,應於委託書內詳載訴訟當事人之姓名,證據方法之種類,應受調查人之姓名、國籍、住所、居所或事務所、營業所及應加調查之事項,如係刑事案件,併附案件摘要。

第 7 條 [請求書]
委託事件之委託書,及其他有關文件,如係外國文時,應附中文譯本,並註明譯本與原本符合無訛。

第 8 條 [費用]
關於送達或調查之費用,民事依中華民國有關徵收費用之法令辦理,刑事按受委託法院實際支出之費用計算,由委託法院所屬國償還。

第 9 條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Ministry of Jusitce and MLA 各國司法部與外文法學網站

各國司法部之職能與MLA部門介紹

多數國家均設有司法部,為政府之部分,總管司法、法律事務。職能因國情不同而有所不同,通常可以分英美法與大陸法制度。
美國
英美法國家常以美國司法部為典型。
美國司法部是國家法律事務的總機關。司法部長同時是總檢察長,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都隸屬於司法部長。除法院審判權外,其他司法權如檢察權、偵查權、執行權以及法律事務管理權都由這個部門行使。加拿大、澳洲與美國類似。
美國司法部
網址:http://www.justice.gov/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
網址:http://www.supremecourt.gov/

美國國際貿易法網
網址:http://www.cit.uscourts.gov/

美國專利和商標局資料庫
網址:http://www.uspto.gov/

FindLaw最高法院案例法典網
網址:http://caselaw.findlaw.com/court/us-supreme-court

Findlaw聯邦案例網
網址:http://caselaw.findlaw.com/

美國國會法律圖書館
(提供法律法規、法院判決以及專業評論)
網址:http://www.lawreview.org/

美國法典網
(美國眾議院法律修訂法律顧問辦公室)
網址:http://www.cit.uscourts.gov/

哈佛大學法學院
網址: http://www.law.harvard.edu/

劍橋大學法學院
網址:http://www.law.cam.ac.uk/


加拿大  司法部  http://laws-lois.justice.gc.ca/eng/

英國
英國MLA由內政部送出,請求也是向內政部請求。
2003 crime act
英國內閣制國家,為司法大臣(法務大臣)辦公室,同時可為上議院議長、英聯邦首席大法官。

墨西哥聯邦總檢察署(刑事涉外事件)
http://www.pgr.gob.mx/
Procuraduría General de la República

**********************************************
俄羅斯、東歐
以俄羅斯為例,司法部沒有檢察權,也沒有偵查權,這點不同於美國;對檢察官沒有提名任命關係,不同於法、德,但司法行政以及各類法律事務由司法部統管。
檢察機關傳統上是獨立的,依據慣例,司法部不能干預檢察權。

各國司法部特點:
地位重要。
多數國家除了內閣,基本上是一外交、二國防、三內政、四司法。
職權寬泛。涵蓋司法、法律事務,工作範圍跨躍或涵蓋立法、司法、行政三大領域。

大陸法系
大陸法國家以法國、德國司法部為典型。司法部長不是總檢察長,司法部也非最高檢察機關,檢察機關雖然與司法部分立而設,但德、法檢察總長是由司法部長提名任命的。

葡萄牙總檢察署
http://www.ministeriopublico.pt/

瑞典
MLA由瑞典總長提出
瑞典檢察機構網站
英文:
http://www.aklagare.se/In-English/
http://www.aklagare.se/In-English/About-us/

總長辦公室下設國家反貪單位( The National Anti-Corruption Unit)
http://sc.icac.org.hk/gb/www.icac.org.hk/newsl/issue28big5/button5.htm

The Office of the Prosecutor General has a unit known as Riksenheten mot korruption [the National Anti-Corruption Unit]. The unit handles cases of bribery and corruption and crimes connected with bribery and corruption.

瑞典政府尚設有The Swedish Economic Crime Authority (非設於檢察機構下)偵辦下述犯罪:
•Accounting crime
•Tax crime
•Bankruptcy-related crime
•Crime under the Swedish Companies Act
•Market abuse crime
•Crime against the EU's financial interests

波蘭檢察總長

Prokuratura Generalna - Aktualności

http://www.pg.gov.pl/

波蘭檢察總長 國際合作司 Departament Współpracy Międzynarodowej
http://www.pg.gov.pl/index.php?1,694
Dyrektor 司長
Józef Gemra
tel. 48 (22) 318-94-50
fax. 48 (22) 318-94-51
e-mail: pr.bopz@ms.gov.pl

波蘭司法部 (處理民事事件與民事涉外事件)
名稱: Ministerstwo Sprawiedliwości
官方網站:http://ms.gov.pl/
英文版官方網站: http://ms.gov.pl/en/management/
司法互助單位: International Law Division
職權: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uropean Law
Director: Jan CiszewskiDeputy Director: Tomasz DarkowskiDeputy Director: Jolanta Kubik-Goździk
phone: +48 22 23 90 870fax: +48 22 628 09 49
e-mail: dwm@ms.gov.pl

Authorised persons may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atus of individual matters settled by this Department by calling +48 22 23 90 495 or +48 22 23 90 494.

► Foreign Relations Divisionphone: +48 22 23 90 877
► International Law Divisionphone: +48 22 23 90 876
► Treaty Law Divisionphone: +48 22 23 90 874
► Community Law Divisionphone: +48 22 23 90 575
► Third Pillar & Council of Europe Divisionphone: +48 22 23 90 873
► EU Programmes Divisionphone: +48 22 23 90 879
► European Policy Coordination Divisionphone: +48 22 23 90 878
► Structural Funds Coordination Divisionphone: +48 22 23 90 859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UROPEAN LAW IS PRIMARILY RESPONSIBLE FOR THE FOLLOWING:
► Co-operation with the European Union, the Council of Europe, the United Nations Organisation, the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Hague Conference o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in matters concerning justice;
► Working with othe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 the area of co-operation mentioned above; ► Preparing report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Journal of Laws of 1977 No. 38, item 167) and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and Other Cruel, Inhuman or Degrading Treatment or Punishment (Journal of Laws of 1989 No. 63, item 378) by the Republic of Poland;
► Dealing with matters under the Act on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dated 14 April 2000 (Journal of Laws of 2000 No. 39, item 443 and of 2002 No. 216, item 1824) concerning entry into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relating to the activities of 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 by the Republic of Poland, in particular holding negotiations, developing proposals regarding the execution and ratification or termination of such agreements as well as giving opinions on the proposals of othe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regarding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drafted by them;
► Giving opinions on draft laws in terms of their consistency with the international obligations of the Republic of Poland, including conformity with the European Union law,
► Dealing with matters relating to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Minister of Justice in the sess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ittee of the Council of Ministers;
► Carrying out the tasks of the main authority under the procedure of ratified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concerning the conduct of legal transactions in civil and criminal matters which have not been delegated to other bodies or organisational units of the Ministry of Justice;
► Providing Polish courts with the texts of foreign law and explaining foreign jurisprudence for the purposes of their proceedings under Article 1143 Section 1 of the Law – Code of Civil Procedure dated 17 November 1964 (Journal of Laws No. 43, item 296, as amended);
► Giv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ntent of Polish law along with the texts of the relevant legal acts as requested by foreign authorities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or Polish or foreign consulates;
► Carrying out tasks under the Law on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Council of Ministers and the Seym and the Senate in Matters Relating to Poland’s EU Membership dated 11 March 2004 (Journal of Laws of 2004 No. 52, item 515 and of 2005 No. 11, item 89 and No. 160, item 1342); ► Elabora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Republic of Poland in matters concern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which are examined by the 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 and monitoring its judicial decisions 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ir impact on the Polish law;
► Coordinating activities that ensure the proper programming, implementation and monitoring of projects partially funded by Structural Funds (“Human Capital” Operational Programme, “Innovative Economy” Operational Programme) and the Norwegian Financial Mechanism, except the tasks of the main administrator of the relevant parts of the state budget;
► Dealing with matters relating to support for Transition Facility projects, the Criminal Justice programme and the Civil Justice programme.
*********************************************
印尼(Republic of INdonesia)
http://indonesia.go.id/
司法部為
Department of Law and Human Rights
Department of Justice & Human Rights: (http://www.depkehham.go.id/)
為中央機關
1.MLA可以直接寄到DOL,提供英文可以。
2.引渡之請求,要先提交印尼外交部FAO。
權責機關
分別為警察與KPK
KPK處理洗錢與貪污部分。

新加坡
新加坡檢察總長: http://app.agc.gov.sg/
http://app.agc.gov.sg/What_We_Do/International_Affairs_Division/Mutual_Legal_Assistance.aspx

越南
越南司法部(處理民事事件與民事涉外事件)
http://moj.gov.vn/en/Pages/home.aspx
司法部處理民事MLA
最高人民檢察院處理刑事MLA

菲律賓
DOJ of the Philippines
List of Philippine Laws
Guide to Law on Lin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Philippines
***********************************************
南非 South Africa
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 and Co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http://www.justice.gov.za/
***********************************************
國際組織
OECD
http://www.oecd.org/

WIPO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
https://wipolex.wipo.int/en/main/legislation

By Wan-Li YANG